万众创业的大跃进:高校创业竟成一地鸡毛家电

2015-10-25        
所谓没有创新,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浮躁浮夸的创业环境中生造出来的。在俞敏洪看来,大学生创业不能过多鼓励,因为有些可能根本还没有做好创业准备,或者没有资本的,故意休学,但其实并不是去创业。所以还是要采取理性的态度。

昨天写了篇《直面万众泡沫浪潮:一个90后连续创业失败者的三大反思》,不出所料,今天又有不少创业者和笔者交流,希望能得到所谓的“创业指导”。有位读者甚至说,能不能推荐一些创业者的微信给我,我想默默关注他们,向他们学习。

当时我回复了这样一句话——真正靠谱的创业者哪有时间天天发朋友圈。这句话原创作者其实是我的一位朋友,他常常给我讲述大学生创业者的浮夸故事,说到最后时往往会用这句话收尾。

这句话虽说有些绝对,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如大跃进一般的跟风创业狂潮。

大学生疯狂的创业梦想

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,李克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。这个号召无可厚非,但此后的“画风”似乎有些走偏。

2014年12月10日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,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。

财经作家吴晓波在“休学创业”这一政策出台之时就持怀疑态度,直言“大学时期就应该把青春浪费在阅读上面,浪费在认识人和谈恋爱上面,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赚钱,其实是一件蛮悲哀的事情。”

悲哀的其实不是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赚钱,而是“创业”二字已经成为了大学生“一夜暴富”的心魔,就像我昨日那篇文章里说的那样:

看了无数90后创业者的成功故事之后,羡慕余佳文,也希望能像“脸萌”的郭列一样做一款“现象级”产品,获得千万,实现“一夜暴富”。

这样的大学生其实越来越多。朋友告诉我,他所在的一家世界500强公司,其中两个人大实习生看完《创京东》之后,心生财富梦想,原本承诺实习三个月,结果实习不到10天就选择辞职,去做一个社区O2O项目。引得部门主管暴跳如雷,直言“不对自己的前途负责”。

高校创业已成一地鸡毛

高校大学生创业在这种浮躁而又浮夸的环境下早已经成了一地鸡毛。高校创业大跃进如同儿戏,也如同大炼钢铁和造星运动。

校园孵化器成了小店铺

自从创业成为国家号召以来,各级校园行政部门为响应政策,以行政手段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举动屡见不鲜,各个高校内所谓的“孵化器”、“文创园”拔地而起。

低廉的租金、优惠的政策让大学生趋之若鹜纷纷进驻,开始了所谓的“创业”。但走进这些孵化器、文创园,往往会发现其中创业项目非常低端,对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来说,纯属摆摊练摊,没有太多实际价值。以笔者非常熟悉的某高校文创园为例,其中绝大部分的创业项目竟是精品店、食品店、服装店、修理店,稍显高端的摄影工作室、网站开发工作室少之又少,如凤毛麟角。更有意思的是,该文创园所处位置相对偏门,客流量小,本就无法支撑起这类小店的日常运营,当问及其中的学生店主是否盈利时,学生店主们纷纷摇头,只用“大学阶段应该锻炼一下自己”来作为遮羞布。

笔者曾就客流量小这个问题问过其中一个精品店店主,但这位店主很以为然地说,他的精品店用了“思维”来做运营。而所谓的“互联网思维”就是开一个微信公众号,每天把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号内做推广。

创业大赛成了演讲大赛

更有意思的是,高校校园内还经常组织所谓的“创业挑战赛”来选拔创业精英。“创业挑战赛”的流程很简单,一般是由学校上级部门把相关文件下发到各个学院、班级,学院、班级再自由组队,随便做个异想天开的项目就往上申报,随后便开始了一系列自我意淫。

“创业挑战赛”中的选手身着正装、极力表演,力图以强大的口才在评委的眼中获取选票。当然,最终得奖的团队往往是PPT制作最精良、演讲口才最好的团队。团队获奖拿完奖金后跑到学校旁边的餐馆搓一顿,参赛的项目最终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。

笔者曾亲眼看到某高校的创业挑战赛决赛上诞生了这样一个团队——致力于在全中国推广茶道,空想自己手上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资金,在北京、上海黄金地段有多个道馆,意图在三年内将道馆覆盖全国。而这个团队最后竟然还获取了三等奖。

看完这一切后,笔者感到三观都被颠覆,倒吸一口凉气,感慨这就是创业大赛。

行政力量塑造创业典型

在大学校园内,所谓的大学生创业典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行政力量塑造出来的。

没有资源?行政力量可以调拨。没有名气?行政力量可以打起。一篇名为《行政力量:创业者的机遇和挑战》的文章这样说到:

创业者做大了可以被行政力量盯上,并利用这股力量成唯一垄断且合法的手段强行划分市场。

虽说这种现象在自由市场内堪称“可耻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现象其实在高校校园内依旧大行其道,甚至被写入相关文件内。

以湖南某高校团委文件为例,其中明确指出要选树创业典型强化榜样引领,“近年来,学校团委通过各类比赛、项目指导,发掘、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典型,如XXX、XXX、XXX,通过创业典型报告会、创业榜样“微访谈”、创业先锋配对指导等活动的开展,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。”而目的则是,“助燃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梦想,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氛围”。

每逢五四青年节或者相关创业论坛乃至上级领导视察时,校园内的创业者都会如戏子一般穿上创业典型的戏服,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创业维艰最终屌丝逆袭的故事,引得台下一批观众热血沸腾。而作为回报的则是行政力量不断倾注校内资源,继续输血维系人造创业神话。

后记:

高指标、瞎指挥、浮夸风,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几大现象,这种现象其实在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浪潮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在今年3月3日政协大会开幕前,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语出惊人,他认为其所接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中95%是没有创新的。在移动互联时代,真正要鼓励的是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。

所谓没有创新,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浮躁浮夸的创业环境中生造出来的。在俞敏洪看来,大学生创业不能过多鼓励,因为有些可能根本还没有做好创业准备,或者没有资本的,故意休学,但其实并不是去创业。所以还是要采取理性的态度。

所幸,资本的寒冬已经来临,这股创业热潮也该冷一冷了吧。

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

作者:吴俊宇。慢几步,深几度。互联网产品观察者,只在灵感爆发时写作。

微信号:852405518,微信公众号“深几度”,期待交流沟通。

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,否则禁止转载。

1
3